水饺别称 饺子原名叫什么

作者:校听南 时间:2023-12-06 03:53 阅读数:16528

水饺别称

共九种叫法。


1、饺耳: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,为医圣张仲景首创。当时饺子是药用,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(羊肉、胡椒等),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。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,称之为“饺耳”。


2、月牙馄饨:三国时期,饺子已经成为一种食品,被称为“月牙馄饨”。魏张揖所著的《广雅》一书中,就提到这种食品。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《广雅》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“馄饨”的食品,和饺子形状基本类似。


3、馄饨:到南北朝时,馄饨“形如偃月,天下通食”。据推测,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,不是捞出来单独吃,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,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“馄饨”。这种吃法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,如河南、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,要在汤里放些香菜、葱花、虾皮、韭菜等小料。


4、牢丸:汤中牢丸,是唐代人对饺子的称谓。之所以叫“牢丸”,在汉代刘熙《释名·饮食》中有解释,是把拌以各种佐料的肉馅,团成丸子,穿起来烤着吃。后来,面食进一步普及,人们又用面皮将肉丸子包裹在中间,使其牢不可破。包了面皮的肉馅可煮,可蒸,亦可炙,这大概就是“牢丸”之名的来历吧。


5、角儿:宋代称饺子为“角儿”,它是后世“饺子”一词的词源。这种写法,在其后的元、明、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。南宋时叫做“燥肉双下角子”。


6、扁食:饺子在宋代的时候,传入蒙古。受到了蒙古同胞奔放的性格的影响,在蒙古语中读音类似于“匾食”。于是在元代时,都习惯把饺子叫做“扁食”。


7、煮饽饽:发展到清代,饺子的称谓更加多。清代北方人称水饺为“煮饽饽”。《天咫偶闻》:“正月元日至五日,俗名破五,旧例食水饺五日,北方名煮饽饽。”


8、水包子:清代济南等地人们称水饺为“水包子”。《济南快览》:“如遇除夕或元旦,则用面作角子,其馅或荤或素,皆随人意。荤者用各种肉类,素者用韭菜或白菜,总名曰水包子。”


9、粉角:徐珂编的《清稗类钞》中说:“中有馅,或谓之粉角——而蒸食煎食皆可,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。”




扩展资料:


1968年,在距今近2000年的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的唐代墓葬中出土了饺子的实物,形状与今天的饺子完全一样。用饺子作为死者的陪葬物品,足见饺子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,根据饺子的形状,自古至今饺子也有很多不同的叫法,如“角子”,“偃月馄饨”“汤中牢丸”,“元宝”等。


许多地方还把串接吃的饺子专门包成金元宝形状,并在其中包入硬币

水饺别称 扩展资料

水饺又叫扁食,交子,更岁交孑。古时有"牢丸""扁食″"饺耳',宋代叫"角子,明代称扁食,清朝称饺子。

水饺别称 扩展资料

饺子又名水饺 ,原名娇耳,又叫扁食,娇耳,水点心,交子,角子,水包子,煮饺

饺子原名叫什么
点赞支持 (1663)

须知

智慧堡所有的摄影作品、视频教程、文章内容及教程截图均属于本站原创,版权为本站所有。
智慧堡旨在督促自己学习总结经验,分享知识,提供的软件、插件等相关资源仅供学习交流之用。
智慧堡分享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旨在分享交流学习,版权为原作者所有。
智慧堡提供的资源仅供日常使用和研究,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。如发现本站软件素材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附上版权证明联系站长删除,谢谢!
根据二oo二年一月一日《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》规定:为了学习和研究软件内含的设计思想和原理,通过安装、显示、传输或者存储软件等方式使用软件的,可不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,无需向其支付报酬!鉴此,也望大家转载请注明来源! 下载本站资源或软件试用后请24小时内删除,因下载本站资源或软件造成的损失,由使用者本人承担!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邮件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
转载请注明出处>>水饺别称 饺子原名叫什么